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
点击复制微信号
上海威才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随着企业快速发展,安全生产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部分企业因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意识薄弱导致事故频发,严重威胁员工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企业主要负责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其安全意识与管理能力直接决定企业安全水平。
为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各地纷纷开展专题培训,旨在通过系统讲解风险管控、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等核心内容,提升负责人决策能力与责任意识。同时,培训聚焦工贸、建筑等高危行业,针对有限空间作业、机械伤害等典型风险强化实战能力。通过培训,推动企业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筑牢安全防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 责任意识强化:明确第一责任人法律职责,推动安全文化自上而下落实,减少管理盲区
● 风险防控能力提升:掌握隐患排查、应急演练等实用技能,降低事故发生率
● 经济效益显著:减少事故直接损失(赔偿、停工)及间接成本(保险费用下调),同时提升生产效率
● 合规与社会效益:确保企业符合《安全生产法》等法规要求,增强政府监管信任与社会形象
第一讲:认清形势与法律责任:安全生产红线不可逾越
一、当前安全生产严峻形势深度剖析
1. 行业安全事故多发
2. 近三年数据统计分析
1)总体事故趋势(2022-2024)
2)事故类型分布(2022-2024)
典型事故:2025年1月2日广东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一自建房电梯井道砌筑工程发生较大高处坠落事故,造成3人死亡
典型事故:2023年某商业综合体项目塔吊部件坠落致6死9伤
重大案例:2022年某地铁深基坑坍塌(死亡14人,损失2.3亿)
3. 事故暴露的普遍性、深层次管理问题
1)意识淡薄
2)责任悬空
3)措施失效
4. 新业态、新工艺、新风险带来的挑战与应对压力
1)技术迭代与标准滞后矛盾突出
2)复合型风险叠加考验应急能力
3)传统管理模式适应性不足
二、法律赋予主要负责人的核心职责与权力
1. 《安全生产法》对企业主要负责人七项法定职责
1)建立健全责任制
2)保证投入
3)组织制定制度规程
4)组织教育培训
5)隐患排查治理
6)应急预案与演练
7)及时如实报告事故
——全面负责、最终责任、不可替代性
2. 刑事风险与行政责任的边界
1)刑事风险(重大责任事故罪、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等)
2)行政责任(罚款、行业禁入、失信惩戒)
案例:企业主要负责人涉及重大责任事故罪、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事故
三、落实“三管三必须”原则的关键作用
1. “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本质要求
2. 主要负责人如何推动构建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3. 厘清并压实各层级、各部门、各岗位具体安全责任
第二讲:构建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一、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1. 责任制制定原则
1)全面覆盖
2)权责清晰
3)可量化
4)可考核
2. 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评审与动态更新责任制
1)顶层设计与全员参与结合
2)多维度评审机制
3)动态更新触发机制
4)持续更新各层级责任制
3. 责任制内容要素
1)责任主体
2)责任范围
3)责任清单
4)考核标准
二、压力传导:确保责任落到基层末梢
1. 建立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员工的全链条责任清单
1)纵向分级明责
2)横向到边定责
3)动态闭环管责
2. 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关键要点与注意事项
1)责任内容精准化定制
2)考核标准量化可执行
3)签约流程规范化管理
a四步签约法:讲解条款→确认理解→签字捺印→存档备案
b三类禁止:禁止代签、禁止使用模糊表述、禁止违法转嫁责任
c创新实践:某央企使用人脸识别电子签约系统
4)动态更新与闭环管理
3. 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责任履责痕迹化管理
1)全流程电子化留痕
2)大数据动态监测
3)多维度追溯验证
三、考核问责:驱动责任有效履行
1. 将安全生产绩效纳入全员绩效考核体系(一票否决/重大权重)
2. 建立科学、公正的安全生产责任考核评价机制
3. 严格执行“四不放过”原则,强化失职追责
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2)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
3)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4)有关人员未受教育不放过
案例:依“四不放过”原则开展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调查
第三讲: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一、风险辨识:识别企业全流程风险点
1. 掌握常用风险辨识方法
1)安全检查表法SCL
2)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3)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
2. 组织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风险辨识活动
要点:覆盖人、机、料、法、环
3. 建立并及时更新企业安全风险清单
二、风险评估:科学确定风险等级
1. 常用风险评估方法
1)风险矩阵法LEC
2)LS法
3)事故树分析
4)事件树分析
2. 确定风险分级标准
等级:重大、较大、一般、低风险
3. 绘制企业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四色图:红、橙、黄、蓝
三、风险控制:制定并落实管控措施
1. 遵循风险控制层级原则
1)消除
2)替代
3)工程控制
4)管理控制
5)个体防护
2. 针对不同等级风险制定差异化管控策略与措施
3. 明确重大风险管控责任人、管控措施清单及应急准备
4. 主要负责人审批重大风险管控方案并监督实施
第四讲:深化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一、精准排查:建立常态化机制
1. 多种检查方式综合运用
——日常巡查、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等
2. 鼓励员工报告隐患
方法:建立便捷渠道、奖励机制
3. 引入第三方专业力量进行深度诊断
二、闭环治理:落实整改责任与期限
1.隐患分级分类管理:重大隐患、一般隐患
2. 执行隐患治理“五落实”原则:措施、责任、资金、时限、预案
3. 主要负责人对重大隐患治理方案进行督办,确保投入
案例:某企业重大事故隐患未及时落实整改被主管部门督办并受处罚事件
三、成效验证:杜绝虚假整改
1. 建立隐患治理验收销号制度
2. 运用信息化系统实现隐患上报、整改、验收、分析全流程管理
3. 定期分析隐患数据,查找管理薄弱环节
第五讲:强化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与保障
一、依法足额提取与有效使用安全费用
1. 明确安全费用提取标准、范围和使用管理规定
2. 制定年度安全投入预算计划,确保专款专用
3. 投入重点
1)安全设施设备更新维护
2)教育培训
3)个体防护
4)检测检验
5)隐患整改
6)科技兴安
二、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法定投保义务
1. 安责险的功能与意义(事故预防服务、经济补偿)
2. 选择合规保险公司,确保保险有效覆盖风险
1)资质审查与偿付能力评估:监管合规性核查、行业专项资质
2)保险产品匹配度分析
3)理赔服务能力验证:服务网络评估、历史理赔数据、创新服务
4)成本效益动态管理
警示案例:某隧道工程因未核实保险公司工程险承保上限,导致6.8亿元损失仅获赔2亿元
3. 发挥保险机构事故预防技术服务作用
三、提升安全生产科技化、智能化水平
1. 应用先进安全技术和设备(自动化控制、智能监控、在线监测预警等)
2.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安全管理效率和精准度
第六讲: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质
一、主要负责人率先垂范与能力建设
1. 主要负责人带头学习掌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管理知识
2. 参加法定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证书
1)主要负责人取得A证
2)项目经理取得B证
3)专职安全员取得C证
二、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1. 制定并实施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1)分层分类精准设计培训内容
2)动态需求分析与目标量化
3)多元化培训形式与资源保障
4)闭环管理与持续改进
案例:某建筑公司因未制定2024年培训计划被行政处罚
最佳实践:某建筑企业通过"安全微课+扫码考试"模式,员工合格率从72%提升至96%
2. 严格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和转岗、复工、四新(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教育
3. 提升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案例教学、实操演练、VR体验等
三、培育安全行为习惯与应急技能
1. 强化岗位安全操作规程(SOP)培训与执行监督
2. 常态化开展应急处置、自救互救技能训练
1)每季度开展各类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并进行效果评估,做到持续改进
2)由内部专业从员或委托第三方具有急救培训资质的机构实施自救互救理论宣讲与实操
3. 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氛围
第七讲: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一、科学编制与动态优化应急预案
1. 风险预案类型
1)综合预案
2)专项预案
3)现场处置方案
2. 预案编制要求
1)针对性
2)实用性
3)可操作性
二、强化应急演练与评估改进
1. 综合演练
2. 专项演练
3. 桌面演练
4. 实战演练
三、加强应急资源保障与队伍建设
1.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并定期维护检测
2. 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邻近救援力量签订协议
3. 确保应急通讯畅通,信息报送及时准确
第八讲:培育特色企业安全文化
一、明确安全文化的核心内涵与价值
1. 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
——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
2. 安全文化对企业长治久安的战略意义
1)引领价值导向,筑牢安全发展根基
2)增强组织韧性,赋能可持续发展
3)凝聚发展共识,驱动创新升级
二、领导垂范与全员参与
1. 主要负责人言行一致,展现安全领导力
2. 畅通安全信息沟通渠道,鼓励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决策
3. 安全行为观察与正向激励(STOP卡、安全积分等)
三、营造浓厚安全氛围与人文关怀
1. 利用宣传栏、内刊、公众号、安全活动月等多种载体进行文化渗透
2. 开展亲情助安、家属开放日等特色活动
3. 关注员工身心健康,建立心理疏导机制
第九讲:加强相关方与外包作业安全管理
一、严把相关方准入与资质审查关
1. 建立合格相关方(承包商、供应商、服务商)名录和评价标准
2. 严格审查相关方资质、业绩、管理能力和人员素质
二、统一协调管理与过程监督
1. 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双方安全责任
2. 将相关方纳入企业统一安全管理体系,实施等同管理
3. 加强作业现场安全交底、监督、检查和考核
案例:某单位未与承包商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被主管部门处罚
三、强化高风险外包作业管控
1. 对动火、受限空间、高处、吊装等特殊作业实施作业许可管理
2. 明确发包方与承包方现场监护责任
3. 作业全过程重点监控
第十讲:严格履行法定报告义务与配合调查
一、事故报告:及时、准确、完整
1. 掌握事故报告的对象、内容、时限和程序(1小时内上报)
2. 杜绝迟报、漏报、谎报、瞒报行为
案例:瞒报事故相关责任单位被依法处罚
3. 保护事故现场,组织有效初期救援
二、配合调查:积极主动、实事求是
1. 主动提供事故相关资料、证据和情况说明
2. 组织内部配合小组,协助政府调查组开展工作
3. 尊重调查结果,认真落实整改措施
三、严格按“四不放过”原则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1.深入分析事故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管理缺陷)
2.及时向全体员工通报事故情况及处理结果
3.将事故教训转化为改进安全管理、完善制度流程的具体行动
课程回顾

联系电话:4006-900-901
微信咨询:威才客服
企业邮箱:shwczx@shwczx.com

深耕中国制造业
助力企业转型
2021年度咨询客户数
资深实战导师
客户满意度
续单和转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