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
点击复制微信号
上海威才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随着国内企业技术升级和规模扩张,生产安全风险持续增加,传统隐患排查模式已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风险环境。国家政策要求推进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企业亟需系统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实现从被动防控向主动预警转变。课程旨在帮助企业建立科学高效的隐患排查与事故预防体系,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深入学习企业安全隐患排查与事故预防体系的理论结构与实践策略,全面解析风险识别、分级管控、隐患治理、责任落实、应急响应等环节。结合多行业实战案例,探讨双重预防机制的信息化运用与闭环管理流程,强化安全文化与习惯养成。系统提升学员的理论深度及实操应用能力,实现安全管理的创新与高效落地。
课程收益:
● 系统降低安全事故风险,实现“零事故”目标,保障生产持续与人员安全
● 减少因安全事故导致的经济损失,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管理成本
● 全面提升企业安全合规能力,强化社会责任与行业信誉
●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安全管理体系,助推企业稳定成长和市场竞争力提升
课程亮点:
● 标准化解析“双重预防机制”,涵盖多行业高危场景,政策与落地深度结合。
● 实战导向,融入VR等创新技术模拟与真实案例复盘,提升风险处置能力。
● 全流程闭环管理,台账追溯、责任分解、整改验收全链条贯通。
● 安全文化与习惯养成模型创新应用,打造人人参与、共建安全防线的企业氛围。
第一讲:安全基础理论与法规框架
一、安全管理的核心价值与目标
1. 安全管理的核心价值
1)生命至上,保障人的安全与健康
2)预防为主,系统性风险防线
3)责任闭环,可持续性发展
4)安全价值三维度:生存底线→经济效能→社会声誉
2. 安全管理的目标
1)零事故目标:本质安全型组织
2)合规性目标:法定与行业标准要求
3)可持续发展目标:安全与效益双赢
二、核心安全术语与事故理论
1. 厘清4个安全术语
——危险源、隐患、风险、事故
2. 理解2个事故致因理论
1)海因里希法则
核心观点:“1:29:300”法则
应用场景:适用于行为安全管理,强调消除不安全行为
现代发展:衍生出“瑞士奶酪模型”(防御层漏洞叠加导致事故)
2)瑞士奶酪模型
3)轨迹交叉理论
双因素模型:人的不安全行为(违规操作等)+物的不安全状态(设备缺陷等)
案例:某建筑企业通过“人机隔离”技术降低高空坠落风险65%
三、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概览
1.《安全生产法》核心要求与企业主体责任
2. 关键行业法规与强制性安全标准
3. 违法成本与刑事责任风险
案例:企业主要负责人未落实主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事故
第二讲: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构建
一、隐患排查的核心原则与要素
1. “三全”: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全方位识别
2. “两结合”:周期性排查与动态管理结合
3. “一标准”:隐患分级分类标准的建立与运用
二、隐患排查常用方法与技术
1. 安全检查表法(SCL)
2. 现场观察与员工访谈
1)聚焦关键风险点
2)员工访谈:挖掘隐性隐患
3)交互验证:结合观察与访谈
4)记录与闭环:痕迹化管理
3. 工作安全分析(JSA)
作用:隐患识别
4. 专项检查
1)电气:绝缘性能、接地保护、防护装置、安全间距、标识警示
2)消防:消防合法性、消防设施、安全疏散、用电管理、责任落实
3)危化品:合规储存、安全设施、操作规范、防火防爆、应急准备
三、隐患治理流程与闭环管理
1. 隐患登记、评估与分级
2.“五落实”原则执行
——措施、责任、资金、时限、预案
3. 整改过程监控与验证(验收标准制定)
4. 重大隐患挂牌督办与销号机制
5. 隐患排查治理台账信息化管理
第三讲: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
一、危险源辨识方法论
1. 区域、设备、工艺、作业活动划分
1)区域划分:空间功能独立化
2)设备划分:风险特性分类
3)工艺划分:流程节点控制
4)作业活动划分:任务动态管理
2.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在辨识中的应用
1)能量类型与载体识别
2)失控条件与触发因素分析
3)伤害机制与影响范围评估
4)防控策略分层设计
3. 常见危险有害因素: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
二、风险评估与分级方法实操
1. 风险矩阵法(可能性×严重性)
案例:建筑工地高空坠落风险管控
1)风险识别
涉及能量类型:重力势能(高度差100m)
2)矩阵构建
采用4×4风险矩阵(企业自定义标准)
3)风险量化
严重性评估:100m高空坠落必然导致死亡(S=3)
可能性评估:现场检查发现30%工人未系安全带(L=3)
初始风险值:R = 3×3 = 9(极高风险)
4)管控措施
a工程控制:安装防坠落轨道系统(降低L至1级)
b管理措施:开展每日班前安全交底(降低L至2级)
c最终风险值:R = 3×2 = 6(高风险)
d效果验证:实施3个月后,未系安全带比例降至5%,近1年无坠落事故
2. LEC法(危险性分值)应用场景与计算
1)高处坠落
2)物体打击
3)触电
4)坍塌
5)机械伤害
6)计算:D=L*E*C
3. 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确定:红、橙、黄、蓝
三、风险管控措施分层制定
1. 工程控制措施优先原则:消除、替代、隔离
2. 管理控制措施:程序、许可、培训、监督
3. 最后一道防线:个体防护装备(PPE)作为最后一道防线
4. 风险分级管控责任清单与信息公示
——将管控责任落实到人、到岗,确保知情权
第四讲:作业活动安全管控
一、高危作业安全管理核心
1. 各类高危作业的独特风险
1)动火:火灾爆炸、有毒有害、能量失控、管理缺陷
2)受限空间:缺氧窒息、有毒气体积聚、物理性危害、救援困难
3)高处:坠落风险、物体打击、环境危害、设备失效
4)吊装:起重伤害、机械失效、环境风险、指挥失误
案例:无证动火引发重大火灾事故、高处坠落事故、吊装设备倾覆事故
2. 作业许可(PTW)制度的严格执行流程
3. 作业前安全交底(JSA应用)与现场监护要求
二、常规作业安全标准化
1. 安全操作规程(SOP)的制定、评审与更
2. 现场5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与安全
3. 上锁挂牌(LOTO)程序在能量隔离中的应用
案例:未严格落实上锁挂牌引发误送电触电事故
第五讲:设备设施安全保障
一、设备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
1. 设备选型与采购安全技术要求
2. 安装调试阶段的安全验收要点
3. 设备运行参数监控与异常处理
二、预防性维护与检测检验
1. 维护保养计划制定与执行(TPM理念)
1)全员参与与责任分工
2)预防性维护与预测性维护结合
3)标准化作业流程(SOP)
4)持续改进与知识管理
2. 关键设备/安全附件定期检测检验
附件清单:安全阀、压力表、报警器等
案例:压力容器(储气罐)因安全阀未及时检测失效引发爆炸事故
3. 设备故障根因分析
方法:RCA——设备故障根本原因分析
三、特种设备专项管理
1. 特种设备登记、使用登记与定期检验规定
遵守:《特种设备安全法》
2.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与培训考核
3. 应急预案与日常维护保养
1)特种设备应急预案要点
a.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
b分级应急响应体系
多维度演练机制
d协同管理机制
2)建立“设备-人员-环境”三维管理体系
a在危险区域设置声光报警装置与物理隔离栏
b为关键岗位配备应急处置卡(含设备型号、危险源、紧急停机步骤)
c每半年邀请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合规性审查
d通过物联网平台实现设备运行数据实时上传监管系统
3)应急预案与日常维护需形成闭环管理
建议:采用PDCA循环模式(计划-执行-检查-改进)
第六讲: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防控
一、作业场所环境危害控制
1.常见有害因素检测与评估:粉尘、毒物、噪声、高温
2. 各类工程防护设施
1)通风:自然通风、机械通风
2)除尘:机械除尘、湿式除尘、过滤式除尘、电除尘、复合除尘
3)降噪:声源控制(根源降噪)、传播途径阻断(传播降噪)、接收者防护(个体降噪)、行政降噪(管理降噪)、复合降噪技术(协同增效)
4)隔热:主动隔热(源头控制)、被动隔热(传播阻断)、空间隔热(环境调控)、个体防护隔热、动态隔热系统
二、职业健康监护管理
1. 动态掌握员工健康状况
措施:岗前、在岗、离岗职业健康检查
2. 职业禁忌证与疑似职业病管理
3.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与管理
案例:某企业未严格落实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未安排从事接触危险有害因素员工进行离岗体检引发的职业病索赔
三、人机工效与心理健康关注
1. 重复性劳损(RSI)预防与工位优化设计
2. 员工心理健康评估与促进(EAP引入
3. 不安全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分析
——侥幸、省能心理
第七讲:事故报告、调查与分析技术
一、事故报告流程与法定要求
1. 事故即时报告:明确报告时限、对象、内容
2. 事故信息保护与现场保护:防止证据灭失和干扰调查
二、事故调查组织与方法
1. 成立跨部门调查小组的原则与职责:确保调查独立、客观、全面
2. 证据收集与保全
证据类型:人证、物证、书证、影像
要点:系统、规范地收集关键信息
3. 常见剖析事故发生逻辑链条与根因工具
1)事件树分析(ETA)
2)事故树分析(FTA)
3)因果分析(5Why)
三、事故调查报告编制与整改
1. 调查报告4个核心要素:经过、原因、责任、措施
2. 区分3个事故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
3. 基于调查结论制定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CAPA)
第八讲:事故预防体系构建与运行
一、预防体系框架设计
1. P-D-C-A循环在事故预防中的应用:建立持续改进的运行机制
2. 双体系融合: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分级管控
3. 多层纵深防御
——技术防护层、管理控制层、应急响应层、安全文化层
二、关键预防技术与工具
1. 屏障管理(Bow-tie分析模型)
2. 安全仪表系统(SIS)
3. 变更管理程序(MOC)
4. 行为安全观察与沟通(BBS)
三、第三方与承包商安全管理
1.承包商资质审查与准入评估
2.承包商作业过程安全监管与考核
3.安全协议签订与安全责任界定
案例:某单位未与承包商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被主管部门处罚
第九讲: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
一、应急预案体系规划
1. 分层方案设计
1)综合预案
2)专项预案
3)现场处置方案
2. 基于风险评估的预案针对性编制
3. 预案的评审、发布、备案与更新流程
二、应急资源保障
1. 应急队伍(消防、抢险、医疗)组建与培训
2. 应急物资、装备配备标准与维护保养
3. 应急通讯、交通、医疗救护协议保障
三、应急演练与响应
1. 制定年度演练计划:桌面推演、功能演练、实战演练
2. 演练方案设计、组织实施与评估改进
3. 应急响应流程关键控制点:报警、疏散、救援、处置
案例:建筑施工现场灭火与应急疏散演练
第十讲: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评审
一、绩效监测指标设计
1. 两个指标综合应用
1)领先指标:隐患整改率、培训完成率、安全观察次数
2)滞后指标:事故率、伤害率
2.目标设定、测量、分析与沟通流程:实现目标导向管理
二、内部审核实施
1. 审核计划制定、审核员选拔与培训
2. 多角度审核:文件审查、现场检查、人员访谈
3. 审核发现报告、不符合项整改与验证
三、管理评审组织
1. 评审输入信息准备:绩效、审核、事故、变化等
2. 高层管理者主持评审会议:评估体系整体绩效和持续适宜性
3. 评审输出:改进决策、资源需求、目标调整
第十一讲:体系持续改进与最佳实践
一、持续改进机制与方法
1. 基于监测、审核、评审结果的改进循环
2. 运用精益、六西格玛等管理工具优化安全流程
3. 鼓励员工安全合理化建议与创新:激发内生改进动力
二、安全信息化技术应用
1. 信息系统建设:隐患排查治理、风险管理、培训管理、应急管理
2. 更主动的风险防控:物联网(IoT)、大数据分析
三、行业最佳实践分享与对标
1. 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安全管理标准和标杆企业经验
2. 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卓越安全管理模式
3. 构建学习型安全组织,持续提升安全管理成熟度
结语:迈向卓越安全之路:鼓励企业将安全置于核心价值,通过扎实构建和持续优化隐患排查治理与事故预防体系,实现从“合规”到“卓越”,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根本转变,筑牢企业长治久安的基石!

联系电话:4006-900-901
微信咨询:威才客服
企业邮箱:shwczx@shwczx.com

深耕中国制造业
助力企业转型
2021年度咨询客户数
资深实战导师
客户满意度
续单和转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