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
点击复制微信号
上海威才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国有企业采购管理提出新要求,为深化国企改革指明方向。在全面从严治党和强化国有资产监管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采购管理正经历从传统模式向集约化、协同化、数智化的深刻变革,管理重心也从单纯控制采购成本,转向关注全生命周期成本与供应链整体效能。
当前,国有企业面临审计巡视巡察力度持续加强的外部环境,采购合规性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实践中,采购需求论证不充分、采购方式违规、围标串标等问题频发,不仅导致国有资金浪费,更影响企业信誉与行业竞争力。同时,随着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国有企业亟需建立完善的采购管理体系,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本课程紧密围绕党和政府政策要求,结合国有企业采购管理痛点,致力于帮助企业健全采购管理组织架构,完善内控管理制度,优化运行与评价机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1、法规精准应用:梳理招标采购法规,掌握条款解读与应用,识别政策变化,规避法律风险,支撑采购决策。
2、全流程实操强化:剖析招标采购全流程,掌握各环节操作要点,通过案例演练,独立推进采购项目,提升效率与质量。
3、风险防控体系构建:定位常见风险点,运用科学评估方法,制定防控策略,保障国有资产安全与采购合规。
4、采购策略优化创新:掌握多种采购方式应用,依需求灵活选择,学习成本控制与供应商管理方法,降本增效。
5、问题高效解决:结合案例与推演,掌握复杂问题处理思路,快速应对工作难题,提升采购管理竞争力。
第一讲:解锁国企招标采购全流程——从需求到交付的关键路径
第一阶段:招标前期——夯实采购管理基础
1. 采购需求确认与立项
第一步:确认采购需求
第二步:进行可行性需求论证
第三步:履行内部审批程序
2. 采购方式确定与流程解析
1)公开招标
2)邀请招标
3)竞争性谈判
4)竞争性磋商
5)单一来源采购
6)询价
3. 招标文件编制核心要素
1)招标公告/投标邀请书
2)投标人须知(包括项目概况、资金来源、投标要求、评标办法、合同授予等)
3)采购需求/技术规格书/工程量清单
4)合同主要条款及格式
5)投标文件格式(商务部分、技术部分、报价部分)
6)评标标准和方法(必须量化、可操作)
7)投标保证金要求
4. 内部审核与批准:严格质量把控
第二阶段:招标阶段——信息发布与资源对接
1. 招标信息发布策略
1)公开招标
平台:国家指定媒介
2)邀请招标
2. 发售招标文件/采购文件
第三阶段:投标阶段——投标人筹备与响应
第一步:潜在投标人研究文件与准备
第二步:澄清与答疑
第三步:提交投标文件
第四步:接收投标文件
第四阶段:开标阶段——公开透明的竞争开启
1. 组织开标会议
2. 检查与拆封
3. 唱标
第五阶段:评标阶段——专业保密的方案筛选
1. 组建评标委员会:
2. 评标准备与初步评审
重点:检查投标文件的有效性、完整性、响应性
3. 详细评审
重点:对投标文件的技术方案、商务条款、报价、实施方案、人员配置、业绩、信誉等各方面进行评审、比较、打分或计算评标价。
4. 提交评标报告。
第六阶段:定标与公示——中标结果权威确定
1. 招标人定标(三种情况)
1)根据提出的书面评标报告和推荐的中标候选人,确定中标人
2)招标人也可以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人
3)招标人需对定标结果进行内部审批
2. 中标候选人公示
——招标人应在收到评标报告之日起3日内,在发布招标公告的同一媒介上公示中标候选人,公示期不得少于3日。
处理异议:投标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对评标结果有异议的,应在公示期内提出
3. 确定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三大注意要素)
要素一:公示期结束且无异议/异议处理完毕后,招标人确定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
要素二:若中标人无法履行其义务,可重新招标
要素三:招标人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同时将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
第七阶段:合同阶段——合作关系稳固落地
1. 合同谈判与签订
2. 合同履行与验收
1)中标人(供应商/承包商)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2)招标人(采购人/业主)按合同约定进行监督、管理和支付
3)项目完成后,按合同约定和国家/行业标准进行验收,出具验收报告
第八阶段:收尾阶段——经验沉淀与价值提升
1. 采购资料归档
——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评标报告、中标通知书、合同文本、验收报告、会议记录、往来函件等
2. 采购后评估的四大维度
1)采购项目的执行效果
2)供应商/承包商履约情况
3)采购过程合规性与效率
4)成本节约情况
流程图示意:采购需求确认与立项→确定采购方式→编制招标/采购文件→内部审核批准→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发出投标邀请书→发售招标文件/答疑→投标人准备并提交投标文件→开标→组建评标委员会→评标:初步评审/详细评审→推荐中标候选人/评标报告→招标人定标→中标候选人公示→处理异议→发出中标通知书→签订书面合同→合同履行与验收→资料归档→后评估
第二讲:攻克国企招标采购实操重难点——精准突破与高效应对
一、采购的两大分类
分类一:“额度”分类
1)限额以上——公开招标、邀请招标
2)限额以下——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询价、单一来源采购、简易采购
分类二:“物品”分类
1)货物
2)服务
二、坚持两大原则
1. 坚持企业主体原则(分类分层)
2. 坚持“三重一大”原则
三、组织管理
1. 监督管理主体:财政局
2. 采购管理第一责任人:县属国有企业
3. 具体责任人:国有企业采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四、招标的两大类型
1. 需招标的项目规定(项目类型)
1)国资主导: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
2)外援支持: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
3)民生关联: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
2. 无需招标的项目规定(项目类型)
1)特殊情形: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抢险救灾或者属于利用扶贫资金实行以工代赈、需要使用农民工等特殊情况,不适宜进行招标的项目
2)技术垄断:需要采用不可替代的专利或者专有技术
3)自主能力:采购人依法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者提供
4)延续优势:已通过招标方式选定的特许经营项目投资人依法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者提供
5)配套需求:需要向原中标人采购工程、货物或者服务,否则将影响施工或者功能配套要求
6)政策特批:国家规定的其他特殊情形
五、采购方式
1. 公开招标
2. 邀请招标
3. 竞争性谈判
4. 竞争性磋商
5. 询价
6. 单一来源采购
7. 框架协议采购
8. 简易采购
9. 其他合法合规的采购方式。
第三讲:化解国企招标采购常见风险及防控措施——筑牢防线与稳健前行
风险一:采购方式违规
——应公开招标项目采用邀请招标或直接采购(“应招未招”)
防控措施:按照相关规定,分限额以上、以下,分别采取相应的采购方式,做到“应招尽招”。
风险二:决策程序风险
防控措施:组织架构齐全,采购领导小组、评标委员会、询价小组,“三重一大”事项
风险三:工程变更风险
——变更后的工程造价未超过合同金额10%
防控措施:建立采购方式决策清单,重大变更需经法律、审计部门会审并报上级批准
风险四:需求论证不充分
——技术参数模糊导致投标响应偏离,或设置排他性条款(如指定品牌、地域业绩)
防控措施:组建技术、采购、法务联合论证小组,引入第三方咨询机构验证需求合理性
风险五:围标串标行为
——关联企业操控报价,或“陪标专业户”高频参与
防控措施:取消资格预审改用后审,开标现场随机抽取评标办法版本;应用大数据分析投标关联性(如股权交叉、投标轨迹)
风险六:合同签订风险
——未明确质量保修期与缺陷责任期区别,或框架协议未约定调价机制
防控措施:强制使用标准合同模板,专用条款需法务逐条审核,引入价格指数联动条款
风险七:履约监管缺失
——中标人转包或降低服务标准,验收流于形式
防控措施:要求中标人关键人员备案+人脸识别考勤,按节点提交履约保证金
联系电话:4006-900-901
微信咨询:威才客服
企业邮箱:shwczx@shwczx.com
深耕中国制造业
助力企业转型
2021年度咨询客户数
资深实战导师
客户满意度
续单和转介绍